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夢醒時份⋯ ⋯
查看: 106579|回覆: 356
go

夢醒時份⋯ ⋯   [複製鏈接]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1#
發表於 22-10-3 09:31 |顯示全部帖子 |倒序瀏覽 |打印
原文網址: 多聲道|全方位制定「人才清單」 新策略減租住成本高調搶人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20550?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疫情步入後期起,世界各地的人才爭奪戰,越趨白熱化。本港嚴格的入境檢疫增加企業及人才離開的意慾,隨著9月尾當局放寬至「0+3」,政府必須盡快積極制定新策略「搶人才」,而且必須高調,全方位增加吸引力,以收復失地。除了要拋出全面通關恢常「0+0」的時間表外,應廣納他人所長,例如參考加拿大制定「人才清單」,效法新加坡設立專責小組或部門,主理引進各層次人才;為節省開設新部門的程序,或可將現時的投資推廣署職能優化提升,方便立刻開展搶人工作。

兩年多疫情下來,不少高級管理人才流出香港,到已早早復常的鄰近地區就業。擺在眼前的事實,重新與各地通關,是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重拾競爭力、吸引人才到來的關鍵,面對全球主要經濟體互相爭奪人才,政府必須盡快放寬入境隔離要求至「0+0」,讓人才可以無障礙地進出香港。香港總商會的調查顯示,86%企業認為本港的旅遊限制和檢疫要求對公司營運影響甚高,11%大型企業打算近月撤離香港;但可幸的是有83%大型企業表明,一旦香港放寬檢疫,會考慮改變離港決定,即代表政府如果10月定出全面復常時間表,短期內全面開關,相信仍「有價講」。

加拿大設人才清單 新加坡有專責部門

面對新形勢,首先要知己。政府應立即進行大型行業人才調查,制定「人才清單」,以了解各行各業的人才需求,才可對症下藥,引進合適人才。當局可參考海外經驗,例如加拿大聯邦政府每年會整理「人才清單(National Occupational Classification)」,為短缺人手的行業針對性引進人才,實時了解不同行業的人才短板之處,並定期動態調整清單,從而準確吸引人才。

知己之後要知彼,新加坡近期宣佈新措施吸引人才,也有專責部門主理這方面工作,本港絕對應該仿效,運用將他人優點強化自己,這沒甚麼好避忌。政府需要有新策略,甚至一個新部門,如參考新加坡政府經濟發展局的成功經驗,設立部門或專責小組,授權該部門協調人才在稅收、住房 、子女教育、入境政策等方面所面對的問題,提供具吸引力的優惠和方便快捷的方案予來港高端人才,務求吸引更多高級管理人才和資金到來。

講明是「搶」人才,手快有手慢冇,政府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大力升級和優化現時投資推廣署的角色,例如為投資者由設立公司至高管子女教育等範疇提供貼身的服務,務求加快其公司落戶香港,迅速投入資金及提供工作機會予本地畢業生。這個年代沒有「有麘自然香」,搶人才必須高調,政府甚至可以舉行記者會,將投資推廣署易名為「引進人才辦事署」,以顯示本港有信心有誠意做好這方面工作。

來港工作的人才可寬免辣招

有了「人才清單」、對口單位,然後就是最實際的「優惠」措施。眾所周知,香港租屋成本高,如能推出實際減低租住成本措施,例如提供實報實銷的「住宅租金稅項扣除」,就可減低人才初期來港的安居成本。為令人才長遠留港發展,在置業方面提供優惠也十分重要,由於現時非本地居民印花稅高達30%,這類政策大大增加海外及內地人才來港安居的成本。建議當局可分階段「減辣」,合資格的內地及海外人才只要在本港工作滿三年,便可有條件地豁免買家印花稅,與本港永久居民看齊。之後或可完全取消印花稅「辣招」,令這些人才與本地居民置業的成本完全對等,以增加人才對香港的歸屬感,在香港落葉生根。

另外,政府更可以考慮為合資格的內地、海外以至本地人才,推出新政策,針對性統一寬減稅率或提高免稅額。例如提高居所貸款利息的扣除,以及加設人才往返香港的交通成本扣除課稅項目,相信這有助吸引外資、海外及內地人才以香港為根據地,往返海外和內地營商或工作發展。

落後不是最差,落後但抱守殘缺不思進取才會導致失敗。新一屆政府要有前進的動力,勇於提出新策略吸引人才,才能予外界信心,用行動說明香港會比以前又好,會快速與世界重新接軌。期待未來一兩個月完全復常,機場重回以前出入境人流鼎盛的時光,基建工程繼續開動,經濟就可重新出發。

………

咁本地人留港的什麼都冇喎?係崗位歧視?抑或係唔算人才?咁唔係幾好喎!

咁香港年輕人要多思考學經歷,就業前途。很多神科,專業都會洗牌,誰是真正winners or losers?

   21    0    1    0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2#
發表於 22-10-4 00:57 |顯示全部帖子
ABC-DAD 發表於 22-10-4 00:16
設若不減辣招,大學畢業生連續在港工作五年,「首次置業」可以買樓時以年薪乘三倍去對沖樓價後再打厘印,又 ...

多謝你的回應,我不了解你為何用畢業5年及年薪成3這些參數。用你的方法對沖完,如果我冇理解錯,只係減部份印花稅,首期又如何呢?撇開加息,供款金額也不少!

要看年輕人的工資,你兒子的收入可以,但其他工種可能只係聊勝於無!如果用樓價及入息中位數,2022年數據,不用不吃要24年始終係事實,唯有樓價大跌,保到份工及不用減薪,才是正路。

我覺得會有減辣的機會,不是為吸納人才或者為年輕人,反而係托市的原因大些。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3#
發表於 22-10-4 01:02 |顯示全部帖子
ABC-DAD 發表於 22-10-4 00:19
強積金管理同投資指引同樣要檢討,長遠能留住投資者及人才與否,這個方向必須要考慮。 ...

這個已經很多年沒有檢討,而且肯定過不了僱主及強積金管理公司這一關!

英國不完全是強積金,係冇薪金封頂,對打工仔都係有幫助!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4#
發表於 22-10-5 05:57 |顯示全部帖子
cafeva 發表於 22-10-4 14:04
同意。根本就係揾個好聽D既藉口托市。反而想知係咩人最需要托市?樓升到上天都唔理,跌少少就要托住?
其實 ...

我估計香港整個金融及銀行體系承受不了樓市平均下跌5成咁多,會有不少負資產,爆煲及破產。

如果相信市場機制,跌到咁上下,肯定有人接貨。

什麼人才過嚟搵食,肯定先試吓啱唔啱自己發展,絕大多數係租樓住,過咗兩三年,然後再想長遠及考慮置業,我會奇怪一過嚟就買樓,減辣肯定係托市。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5#
發表於 22-10-5 08:01 |顯示全部帖子
ABC-DAD 發表於 22-10-5 04:18
你是顧主方吧!

坦白講,我係僱主,我真係冇乜所謂,因為我香港同事人數不多,對於我公司 P/L 的影響好細,我支持檢討㗎。

但商界朋友就好反對,可能他們員工數目多好多,人工高啩!也有少數支持,無獨有偶係2代。

*****

題外話,我反對強積金對沖遣散費,幾無良嘅,可惜奶媽下台了,都無下文。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6#
發表於 22-10-5 08:39 |顯示全部帖子
ABC-DAD 發表於 22-10-5 04:38
隨意寫嘅啫,你問香港本地年輕人咩都無,咁點?
我覺得你位公子工作五年,步步高陞,收入都可觀。

我只是好奇你點解咁定啫,你講出你的理念又好有意思。

下面較隨意,隨便噏。

*****

美國次房貸的情況在香港未必會發生,因為美國樓價平,香港超貴,首期已經望而卻步。

講個故事,今次參觀咗美國朋友個仔間town house ,1350呎,3房,約港幣120萬,因為唔夠錢,裝修自己DIY,整咗兩年,還在整緊,都算安居樂業。朋友就地係 1acre,獨立屋實用面積4200呎,貴咗約港幣500萬,CEO住過好喜歡,但一想到清潔打掃就頭都大埋。

我覺得強積金可以學新架坡,將強積金用於首置首期,不用等到65歲,這個就不需要5年期限。

我贊成習大大所講,樓係咪用嚟住,不是用來炒賣嘅!

我們的兒女不用太擔心,他們應該自己可以搞掂。兒子大學時已經覺得香港樓價痴綫,一直無考慮香港置業,他不想大半世人俾層樓綁住,很多理想都不能實現,畢業後暫時唔拍拖也是同樣道理!

在外地又係好唔同,同樣大少單位,或者更大單位,房價係香港嘅四份一到一半,mortgage 佔收入比例幾低,只要有需要,有適合選擇,隨時可以入市,租金也算便宜。

等多兩年,決定留低作長遠發展,就可以出手。他跟幾個朋友去睇屋之後,他有心水地區,等跌三成左右就差唔多啦!

****

其實可以立例規管投機者屯積物業,炒賣,很多國家都有,不需要什麼辣招,傷及無辜。

點評

天外之人    發表於 22-10-5 09:53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7#
發表於 22-10-5 16:29 |顯示全部帖子
stillgood20 發表於 22-10-5 11:09
其實, 香港是自由經濟体.
人才流進流出, 主要是睇利益.

就你的帖有些其他看法。

1。香港政府及社會一直講吸納人才,沒有講精英,你自己可能想多咗。

2。 金管局近排請嘅係見習經濟師,Graduate Economist,不是什么经济分析师, 两年合约,point 24,要求係

入職條件
工作經驗:工作經驗不拘,歡迎本地和海外大學的應屆畢業生或近年畢業生申請。

學歷:擁有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統計學、計量金融學或其他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則更佳。

個人能力:敏銳的社會及經濟觸覺,良好的分析能力,充分掌握計量經濟學技巧及善於數據資料管理。

溝通技巧:英語能力優異,表達及溝通能力強,能操中文更佳。

團隊精神:能與他人和睦共處,合作達成工作目標

3。上面的科目要求大部份跟經濟及金融為主,計量方法為副,不可能跳過經濟及金融,咁分析什麼?domain expert 才是王道。

計量經濟學及計量金融入面已經有不少统計及數據分析,就算統計學或者數據科學,個博士研究都會係在經濟及金融領域。

4。金融管理局係法定機構,成立目的就係管理金融市場及機構,投資外匯基金,唔睇金融,你真係一廂情願!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是香港的中央銀行機構,成立於1993年4月1日,由外匯基金管理局與銀行業監理處合併而成。金管局的四項主要職能為:

在聯繫匯率制度的架構內維持貨幣穩定;

促進金融體系,包括銀行體系的穩定與健全;

協助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包括維持與發展香港的金融基建;及

管理外匯基金。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8#
發表於 22-10-5 18:43 |顯示全部帖子
stillgood20 發表於 22-10-5 17:08
你有無發覺.
我寫野, 好多時唔週全, 係一個通病.

我發出的訊息. 並不完全正確.
不過, 我說的方向, 則是不變

*****

哈哈,咁樣都得!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9#
發表於 22-10-6 09:01 |顯示全部帖子
b3410 發表於 22-10-6 08:25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搭嘴問,如果將來未決定從事金融,IT,大數據,AI 等方向,可否大學修讀 Major in M ...

點解係Maths而唔係其他呢?因為他喜歡Maths?他會肯定讀 Master?有冇諗過Computational Finance, Finance and Maths, or QFin?不如趁現在還有時間了解多些。

我唔敢即刻答,因為很多變數。你如果擔心私隱,PM我也所以,你自己決定。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10#
發表於 22-10-6 09:02 |顯示全部帖子
ABC-DAD 發表於 22-10-5 20:20
人要進行改變,如非受強制,都是看誘因有沒有意義。

正確✅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11#
發表於 22-10-6 11:39 |顯示全部帖子
akys 發表於 22-10-6 11:13
阿仔有幾個同學都想去外國讀數,但冇一個考慮jupas喺HK讀呢科,出路有乜唔同呢?
...

決定讀數嘅人,應該幾獨立思考,不單單是看「錢途」,如果屋企支持,肯定很開通及有餘錢供書教學,有選擇自然會考慮海外升學。

我估計係香港社會對讀數的觀感跟外國有很大差異。我的外國生意拍檔覺得讀STEM嘅係好叻嘅人,跟香港社會主流係幾南轅北轍㗎。因為行業關係,他們喜歡醫生及工程師,討厭律師及CFO

美國及英國如果讀 STEM 科目,較易搵到工作及上研究院,與及申請綠卡。如果留意紐約及倫敦有不少經濟及金融工作係想請讀數嘅人。其他商業、科技,電腦行業都可以有機會,冇香港咁窄。而且除稅及撇除住屋成本,net disposable incomes 比香港優勝,工作時間及壓力較好及有彈性。

當然,不是每個人適應外地讀書,工作及生活,趁后生,可以試吓不同的機會,然後再決定最終落腳點。

****

這個是我個人的看法,你可以問其他人或者看看其他網友嘅睇法。

點評

Yanamami    發表於 22-10-7 09:56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12#
發表於 22-10-6 12:03 |顯示全部帖子
b3410 發表於 22-10-6 11:28
係,佢暫時最鐘意數學。而且唔知將來IT,AI還是金融方向,可能要了解多D再選擇。有一個IT行業朋友,話佢哋 ...

你朋友的觀察几中肯㗎。電腦及編程著重邏輯及高階思維,去到極致,數學底子深厚,寫program都會有不同境界。你可以再深入向你個朋友,什至讓你孩子去請教佢,可能他有另外一些體會。

兒子在香港嘅老細都係分別讀商科及會計,而英國嘅老細係PhD數學及電腦,到高階思維模式及解難能力,係有不同嘅方法,如果后者較少人,咁就好有優勢。后者學前者較易,前者學后者機會接近零。

所以香港老細都同阿仔講,學后者果套,因為香港冇乜咁嘅人才,咁樣就上另一個臺階,去邊度都搵到食,而且有唔錯嘅發展前景。

我前面覆akys 的帖,也答咗部分你的問題,你可以參考一下。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13#
發表於 22-10-6 12:05 |顯示全部帖子
b3410 發表於 22-10-6 11:30
去外國讀數,US還是UK更適合?

Undergraduate 我會選英國,postgraduate 就美國。

點評

b3410    發表於 22-10-7 10:31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14#
發表於 22-10-6 12:30 |顯示全部帖子
akys 發表於 22-10-6 12:09
我阿仔想出國讀Physics,我多口問句有冇出路㗎? 佢不屑咁超住我,話讀Physics, Maths等最強係Modeling, ...

係真嘅,兒子就係做 financial modelling.

Econometrics 也有很多modelling. 金融管理局也會請graduate economist. 不過係要PhD,fresh graduate 都point 24。

Big 4入面有team 人專做 Valuation, Modelling and Economics. 最尖端嘅做complex securities嘅 modelling,係金融,數學加電腦。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15#
發表於 22-10-7 05:31 |顯示全部帖子
stillgood20 發表於 22-10-6 23:01
減厘印……係有幫忙的意見.
用另一個角度, 房屋政策建立一種優惠,是一種考慮.

很抱歉知道你細囝今次落選,希望明年再試過,試下其他大學或者其他相關課程。

1。我好奇面試教授是什麼地方的人?
2。HKU Statistics 有沒有特別的收生要求?例如學士要讀開 Statistics 或者Maths。Transcript 入面嘅選修科是否對口這些。
3。taught program?抑或research program?
4。今年收幾多人?
5。城大有冇這科?其他師兄及同學碩士讀那幾間?是什麼相關課程?

香港幾間大學嘅教授原則上係俾香港學生優先,特別係research program,如果差唔多成績,學士學位的選修科目對口,多數俾香港學生,除非meet 唔到一些特定條件,或者面試失手。

港大是否自大,大家心中有數!不過,百年老店有些課程係真係唔錯,特別在研究院,係自大得起。亦因為咁,部分香港學生選擇其他三大,差唔多排名,但面試時候覺得舒服及被尊重。

睇完波啦,要上床覺覺豬,明天再分享一個故事。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16#
發表於 22-10-7 10:31 |顯示全部帖子
stillgood20 發表於 22-10-7 09:02
首先,十分感謝你的關注,支持,分析…感謝!
以上,我講述的, 是晦氣,訴求,…暫放下。

很好,晦氣說話過了,你們再想想前面的道路如何走下去。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17#
發表於 22-10-7 11:36 |顯示全部帖子
hkpapa852 發表於 22-10-7 09:35
真正幫到下一代,係認真去拓展/發展多元產業,唔好再傾斜係個別行業,做到行行搵到食
可惜香港政府近20年嚟 ...

你講得好中,我很同意。

發展多元化產業又唔係咁簡單,官產學研的value chain 入面,大家的agenda 可以係南轅北轍,政府係要牽頭,而且要拋開一定要成功的包袱,同埋唔好咁短視,以色列行創科三十幾年,要到二十年過去才看到一點成績。係要專注及堅持!

以前港英政府,口頭上係積極不干預,但暗底裏政策是否這樣呢?就算干預,如何干預,支持?如何避免給人口實官商勾結,利益輸送?

有時鬧得嚟,都明白他們的難處。

舉一個例子,几年前參加一個深圳的行業協會年會,席上有相關官員列席,熱烈參與討論,透露政府的想法,有問題攤出嚟傾,他們的坦白讓我很驚訝,一定程度上加快業界的發展及參與,明白傾斜制度的nutshell,他們最大的優勢係花完錢,不用上立法會解畫,但行差踏錯就躹躬落臺。

臨結束,他們俾面叫我講幾句。我半講笑咁講,你們今天開會叫做官商合作,香港叫官商勾結。大家捧腹大笑!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18#
發表於 22-10-7 12:45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22-10-7 12:50 編輯



我昨晚應承咗講個故事,趁有時間講啦。因為故事有關一個網友家庭,係真人真事,我會講得簡單啲,保留私隱。

網友家中年輕人國際學校畢業,入咗去港大醫學院,現在是大二。大一的時候他已經有興趣將來做clinical research,完成MD。網友希望了解我有什麼建議,我們私訊交流。

年輕人電郵我covering letter and CV,看完,學經歷非常亮麗,令我羡慕。

我分享了几個教授很喜歡帶年輕人做研究,建議上網了解他們的research interests,有沒有他個人有興趣的領域。

他做完功課,然後毛遂自薦,發電郵給Chair Professor,附上covering letter and CV. 教授身處外地也安排一個視頻會議。

簡短會議中,他們擦出火花,教授建議他research 一些資料,看看有沒有興趣,然後再安排開學后,讓他參觀教授的實驗室,同時見研究團隊。

一個讀了一年的大學生,短期內很難在lab 做太多事及有貢獻,但係教授給他一個機會,讓他挑選一個有興趣的項目,然後參與其中,如果將來可以登上醫學期刊,可以加上他的名字。

讀醫科已經很忙,課餘時間參加研究,時間管理及壓力不小。

大三enrichment year可以留在實驗室做研究,也可以去海外醫學院交流或者做研究。

到五年後大學畢業,假如first class,有幾年part time 研究經驗,加上聯名出過一份paper,他申請香港或者海外研究院的機會如何?

如果不幸只拿到2:1,你覺得他入研究院的機會又高唔高呢?

見到這些年輕人,真係好開心,替他父母高興不已,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年輕人,這種人見人愛的人才,全世界國家地區都會搶!

點評

b3410    發表於 22-10-7 14:50
Yanamami    發表於 22-10-7 13:33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2-10-7 12:57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19#
發表於 22-10-7 12:48 |顯示全部帖子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2-10-7 11:59
回覆 b3410 的帖子

我多口答下嘴。

老友,多謝補充。

有你哋講吓香港冷門,外國熱門學科及發展真係好正,你又質錢入我袋!

點評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2-10-7 12:55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20#
發表於 22-10-7 15:04 |顯示全部帖子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2-10-7 14:09
回覆 Yanamami 的帖子

外國人冇乜職業歧視...

係呀,我第一份工,在香港可能被鄙視㗎,但係在外國就好羡慕及欣賞!

點評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2-10-7 15:22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你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