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深造進修 從依賴到獨立
發新帖
查看: 2844|回覆: 1
go

從依賴到獨立 [複製鏈接]

Rank: 3Rank: 3


163
1#
發表於 04-6-17 10:53 |只看該作者

從依賴到獨立

當兒女們到了爭取自由的年齡時,父母都會遇到困難。一方面是瞭解兒女需要自由才學會選擇及負責任。但另一方面又擔心孩子受色情暴力文化所影響,因為人性軟弱而濫用自由。

父母清楚知道孩子必須負起成年人的責任:例如智慧地使用金錢,努力工作、忠於配偶、服從法律,供養家庭等。這成長的過程不是短時間的急速改變,而是在父母不斷冒險、放鬆、保護、避免兒女過份依賴的情況下慢慢學曉的。孩子在學步過程中,若不曾跌倒就永遠不會走路。同樣的,若不給兒女自由空間去嘗試失敗,他就不容易學會獨立和承擔做人的責任。

著名心理學家杜博生( James Dobson )註1指出,許多父母是「愛有餘、敬不足」,對兒女愛護有加,卻不相信兒女的能力,甚至不會因兒女個人而引以為榮,使兒女們灰心失望。他舉例指出「自卑感」是兒女們成長中的流行病。對比在社會上的明星,兒女們自然感到自己外貌不夠美麗,甚至擔心沒有人喜歡。存在於社會制度上只有少數人能成功,兒女們自然又覺得學識才能不如人,是個沒有價值的失敗者。父母在這處境中,是幫助者還是幫兇?就在於是否能提供足夠指引和尊重,給兒女有失敗的自由。

發展心理學家艾力臣 ( Erik Erikson )註2指出人生個性發展必須配合客觀的因素。換句話說,父母要建立兒女的自信,能自我認同,必須在適當時放手。一方面按兒女自身的成熟,另一方面又營造一些環境,配合指引和鼓勵而成。

父母必須留意由嬰孩到青少年期的五方面﹕

一. 嬰兒期 (週歲內)-這時期養成信任或不信任的個性。初生第一年正是孩子對世界學習信任的重要時刻,這時期需要經過學步、斷奶與學講話三大轉變,我們在呵護、確保他們安全之餘,提供適當的刺激及鼓勵,容許犯錯可以再來嘗試。

二. 幼童期 (2 - 3歲) -幼童期的孩子養成自主或怕羞的個性。他們喜歡用反抗來測試我們,刷牙、洗臉、吃飯、穿衣都堅持「我自己」。要培養兒女健全獨立的個性,父母就要多欣賞、學習接受次一級的整潔程度,同時避免嘲笑尿床、吮手指及身體一些缺陷,免得造成孩子潛意識的羞恥感。

三. 玩耍期 (4 - 5歲) -這階段養成積極進取或退縮內疚的個性。 兒女漸漸多接觸鄰居、學校教會的朋友,若有規則,彼此合作遵守,和諧相處,自然就會養成積極進取的個性。相反,若所表達的不被稱讚,所創作的不被接納,違反規則受到不公平對待等,自然會退縮、依賴父母。這階段中,家庭生活仍是重要的影響,在餐桌上鼓勵家人分享,大家都有同等的發言機會,可以培養進取的個性,但嘲笑、 插嘴 等行為必須要控制,這已經說明愛中有自由,也要尊重紀律的平衡。至於兒女與外界的人交往,父母可能要製造一些機會,鼓勵兒女多與朋友分享。若到別人家裡去,也要注意禮貌及尊重別人的規矩,這樣才易於建立友誼。

四. 學習期 (6 - 11歲) -孩子在這階段養成勤奮或自卑的個性,正是好學、智力、記憶力都很強的時期。要留意教育方式是否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學業成績的高低也影響他的鬥志。父母除了用補償方法去減輕學業或才藝上比較的挫折,更要肯定兒女獨特的優點,並以超越自己作為進步的基礎,不與別人較量,這樣才有動力繼續奮鬥。另一方面,兒女在社交群體互相比較中,朋友的接納或是譏諷也影響他的自信或自卑,父母在這方面要多花一些工夫,認識兒女的朋友,甚至他們的父母,彼此多溝通交流,使孩子們學會彼此尊重、同情、敏感別人的需要、減少譏笑的傷害。

五. 青少年期(12 - 21歲)-這時期開始養成有認同感或角色混淆的個性。「我是誰?」「我的人生方向如何?」這些獨立追求的思想,引發孩子對身份及關係上的重新評估,對信仰及價值也要求有個人的體驗。父母應體諒兒女這時期的反叛,情緒易焦慮及沮喪,要求更多的自主及私隱,甚至挑戰我們的習慣及權威。父母應留意以下幾點:

1. 尊重-檢討自己的生活是否言行一致,青年人對虛偽很敏感,是尊重的基礎。

2. 協調-協調家庭生活的時間及準則,自由和信用是並重的,若不尊重家庭規則就會減少自由或福利。

3. 投入-投入青少年的世界並適當的參與,明星、歌星、流行曲、遊戲機等投入玩一下就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了。對衣著、食物、交友、娛樂方式等,必須要忍讓和尊重差異。

4. 溝通-最重要是花時間溝通聆聽,認真對待青少年的生活問題,別只是教條式告誡,也應和兒女分享感受及分析情況,性方面的難題也應予教導。

總括這些目的,是父母做兒女的知心朋友,叫他們可以順利過渡到獨立自主的階段。

下面是從依賴到獨立的過程

嬰兒期(週歲) -戒夜奶,可整夜安睡,可自己拿奶瓶,坐起、爬行、學走路,服從簡單的指示。

幼童期(2 - 3歲) -大小便訓練,收拾玩具、書籍、衣物, 自己刷牙、洗臉、嘗試吃飯、穿衣,協助簡單家務。

玩耍期(4 - 5歲) -按時餵寵物,有零用錢奉獻,幫忙購物,照顧弟妹,做好家課,選擇自己的衣服。

學習期(6 - 11歲) -協商家庭時間及守則,有獎有罰,自己完成功課,發展興趣所長,學習接納及與人同感,鼓勵分享物質及感受。

青少年期(12 - 21歲)-把計劃寫在紙上,有信用去享受自由,選擇自己的約會,按自己心意去花錢,嘗試多方面興趣及做義工,定時回家及與家人溝通,完成「轉移」 離開家庭,獨立自主,互為朋友。


--------------------------------------------------------------------------------

如何教養青少年-拜倫 . 亞理傑 著-劉淑宜 譯-大光傳播有限公司

本書指出父母應具備的四種特質:有愛心、有信心、製造樂趣、滿懷希望;提出循序漸進的九個步驟,幫助父母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培育出負責的孩子。並探討青少年的情緒問題,教導他們避免不必要的痛苦。

Rank: 4


690
2#
發表於 08-7-3 00:56 |只看該作者
好有用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