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 ...
樓主: 立人
go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複製鏈接]

Rank: 2


90
381#
發表於 04-9-17 13:55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Judy

因為麵飽師傅不會把麵粉看成人,正如校董不會把學生看成… (一笑)
麵飽師傅將麵粉做成麵飽,未必自己吃掉,把它賣出去,若能賣個好價錢,便生意滔滔了。

經常聽到甚麼"以學生為本",現在明白了,若沒有這本錢,教署和家長便不會乖乖奉獻了。

以前的人是這樣比喻的:教師是蠟燭、是和風、是陽光。

這事件也跟這校老師無關,是個別校董假公濟私吧了!

Rank: 5Rank: 5


4418
382#
發表於 04-9-19 00:24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競爭不可能沒有勝敗, 有形或無形而已. 有些在初賽已被淘汰出局, 有些最終可奪標而回. 不過, 競爭總是好的, 有競爭才有進步. 但競爭要基於一個公平和良性的環境下進行, 不公不良會引致競爭惡性後果. 世界日趨紛亂, 就是有些弱勢民族覺得不公, 在不公平競爭下被強者剝削, 以致富國愈富, 貧國愈貧.

整體有沒有進步言之過早, 直資私校閱讀水平提高, 但整體差距拉遠, 相對而言是官津水平下降, 一升一降, 不屬整體進步, 只可說是此消彼長. 原因可能是有幾間官津名校轉為直資, 其學生較高之閱讀水平也計算於直資名下. 當然新校直資優先吸納了較好的家庭學生, 可是原因之一.

以下是一則近日有關直資新聞:

"   
不排除再考慮轉直資

 【明報專訊】協恩中學附屬小學曾考慮轉為直資,校監陳衍昌表示,協恩小學曾研究轉為直資辦學,但擔心籌款問題暫時擱置。他指,校董會估計,轉直資需籌募2億元基金作準備,但經濟不景擔心籌款有困難,且不希望無法交學費的學生不能入讀,決定擱置有關計劃。他指,現時的辦學方式有一定局限,若符合教育理念,不排除再次考慮轉為直資辦學。他強調,轉直資必須經全校家長、教師同意。



同樣的話, 九龍華仁校長和La Salle神父也曾說過. 如是雙贏之局, 學校不會進退兩難. 因這些名校的目標家長, 不是富有家庭. 萬一迫不得已轉為直資, 相互競爭也更為激烈, 學費高低規限學生來源、學校設置上的競爭、資源等各方面的定位為也更為困難. 在政府沒有明確的規管下競爭可更形激烈, 以營商手法經營學校更形重要. 教育變為複雜, 外在因素太多, 轉了直資的名校的水平會升會降, 不敢斷言. 可能直資未見其利, 但多年建成官津的優良轉統部分已遭破壞.

推行直資新校而不許官津學校轉直資才是較好方法. 對直資新校也較為公平, 如官津強手加入, 新校固有收生權的優勢也削弱了, 對其發展站穩陣腳也有影響.

富人有較多機會和選擇是不爭事實. 所以政府更應保障貧弱者固有的權利. 個人或某一階層的得與失固然重要, 亦可容易判斷. 但整體民生不可或缺的重大事項上, 公平和全體的利益得失才是最重要. 我自己保守估計香港有一半家庭是付不起學費的, 如好的官津校一間間轉為直資, 他們不是因富貴而多了選擇, 而是因貧窮而被削減原有不多的選擇, 這是公帑教育的選擇. 絕大部分貧窮學生被剝削較好培育機會, 其中會有可造之才, 對整體教育水平長遠而言,也不會有好處.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383#
發表於 04-9-20 10:32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在不公平競爭下被強者剝削, 以致富國愈富, 貧國愈貧.


請問政府剝削了津校甚麽?怎麽不公平法。這些年來,教育資源只有越來越多,每班之人數也只有越來越少,為甚麽你却退步了。

政府一向鼓勵官津轉直資,是那些教師、校長不願轉而己。為甚麼這些人甘於被"剝削"呢?


校董會估計,轉直資需籌募2億元基金作準備,但經濟不景擔心籌款有困難,且不希望無法交學費的學生不能入讀,決定擱置有關計劃。


轉直資需籌募2億元基金作準備,咁你都信?請問圓玄是否有2億元基金作準備。

不希望無法交學費的學生不能入讀? 别怎記,政府己幫那學生交了學費,而且,那筆學費不少於津校學生之成本。

Rank: 5Rank: 5


1009
384#
發表於 04-9-20 10:39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I read the article once again, and found that it didn't mention the marking of the lower parts. My misinterpretation!

As judy said, we need some more data of the past to compare.

Rank: 5Rank: 5


1009
385#
發表於 04-9-20 10:46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In my view, I don't see any "step-back" in recent years. They are all improved. But some of them improved more while some lesser. One thing could be ascertained: Unlike our parents' age(most), requirements nowadays is much more higher than the past.

Rank: 5Rank: 5


4418
386#
發表於 04-9-20 13:27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這是一則舊文:


未 計 校 董 會 每 年 額 外 數 百 萬 元 的 補 貼 , 聖 保 羅 男 女 中 學 每 年 收 取 四 萬 八 千 元 學 費 , 連 政 府 資 助 , 辦 學 資 源 已 較 一 般 津 校 多 出 一 倍 , 而 該 校 目 前 籌 款 已 逾 一 億 元 。

    聖 保 羅 男 女 中 學 資 源 充 裕 , 陳 黃 麗 娟 上 任 即 可 大 展 拳 腳 , 她 興 奮 地 說 ﹕ 「 學 校 有 資 源 , 讓 教 師 可 專 注 培 養 學 生 , 毋 須 兼 顧 太 多 非 教 學 工 作 … … 並 可 照 顧 學 生 選 擇 , 即 使 少 人 選 擇 的 課 程 , 亦 可 開 辦 , 不 受 外 面 環 境 影 響 。 」 她 更 會 主 力 發 展 藝 術 課 程 , 並 訓 練 學 生 奮 鬥 精 神 , 透 過 社 會 服 務 體 驗 社 會 各 階 層 生 活 。

    以 津 中 議 會 主 席 身 分 轉 投 直 資 陣 營 , 陳 太 強 調 非 對 香 港 教 育 失 望 , 「 現 在 教 育 培 養 的 人 才 , 不 比 二 三 十 年 前 遜 色 , 津 補 學 校 亦 可 做 一 流 學 校 。 」 她 贊 成 多 元 辦 學 , 政 府 亦 有 責 任 確 保 學 生 享 受 九 年 免 費 教 育 , 另 類 ( 直 資 ) 學 校 應 是 少 數 。

    聖 保 羅 男 女 中 學 校 監 麥 海 雄 醫 生 亦 言 , 「 現 在 是 以 財 育 才 , 有 錢 不 一 定 可 辦 好 學 校 , 但 無 錢 辦 學 則 很 困 難 , 捉 襟 見 肘 。 」 他 認 為 校 長 應 專 注 學 校 發 展 , 不 可 瞻 前 顧 後 , 故 籌 款 工 作 會 由 校 董 會 一 力 承 擔 , 目 標 是 五 年 籌 三 億 元 , 目 前 已 籌 得 超 過 一 億 元 。

"

男拔相信也需要和有籌募基金. 女拔書院明年轉直資. 這些已轉或將轉直資的學校的校董或家長是較富有的一群, 有財力支援學校. 但協恩在籌集資金的能力相對會較遜色. 不知聖保祿和聖瑪利又如何, 它們的好處是有教會支援. 從已轉直資名校來看, 各方面都要維持高質素水準, 才能打敗官津名校, 高質素相對要高資源, 學校不可能長期受籌款資助補貼, 最終也要從政府定額資助或提高學費維持, 直資名校貴族化可能是一種競爭下的趨勢. 但如學費到一定水平, 能負擔的家庭選擇也多, 他們可選國際學校或出國留學, 到時直資名校收生也不像現時樂觀. 這也是有教無類官津名校對轉直資卻步其中原因, 財力背景是另一考慮原因.

以圓玄和一些名校轉直資比較是否適合. 名校轉直資是保持收生競爭力以維持高質素教育. 但圓玄是和二間屯門小學合併轉為直資. 它們可能因收生不足要化零為整鞏固收生人數. 圓玄也是保良局屬校, 雖走大眾路線, 也知直資競爭生存之道, 所以保良局將投資近千萬, 改善圓玄學校硬件設施, 包括興建一個全天候泳池, 增加學校的競選爭力. 以此觀之, 沒有財資團體背景的獨立直資經營更加困難.   

直資和官津得到政府同樣資助, 無法交學費的學生不能入讀直資, 不是官津直資本身問題, 是制度問題. 好學校一間間轉為直資, 學校資助可能變化不大, 但不能付費學生選擇愈來愈少, 這是事實, 我們不能常常以理論超越事實. 官津名校為什麼甘於被"剝削"而不轉直資, 因它們也不願見到已處弱勢的學生受到進一步教育質素的"剝削".

Rank: 5Rank: 5


1009
387#
發表於 04-9-20 14:50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One point from your passage that is contradictory.

DSS provides a way of survival to the "weak" school, such as 圓玄. At least they don't need to be killed! Unlike what you think, only the "strong" school will become DSS.

Wealthy educational institute willing to provide extra facilities to attrack students for the weak school. I don't know why but it seems that DSS is not the only game to the comparable rich, as all the time you mentioned!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388#
發表於 04-9-20 16:51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囝囝爸,

前幾天,報纸報道,一個超級阿太,為了摧谷女兒進入DGJS,每個月花在課外活動方面20000大元。

而我公司有一低級職員,一萬多元人工,一家四口。他的两個孩子一樣學琴、一樣學會游水、一樣書不離手。教育貴有貴做、平有平做。不用每間都像St Paul Co-ed一樣。
St Paul Co-ed 的教師,只要達標,就能得到一級教師的薪金,而且人數不限。你不能要求全部直資都這樣做。


官津名校為什麼甘於被"剝削"而不轉直資, 因它們也不願見到已處弱勢的學生受到進一步教育質素的"剝削".


不知你是太清纯,還是太奸滑。

Rank: 5Rank: 5


4418
389#
發表於 04-9-20 22:47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yk:

不是直資可救弱校, 是在教局制定的政策下直資可救弱校. 官津如"鮮魚行""寶覺"也能自救幸免於難, 不過歷程艱辛得多. 但有些被殺官津校想轉直資教局也不批准, 比起來保良局在教局心中的地位高多了.

學校添加設備沒有問題, 尤其在直資開放競爭下是一種手段趨勢.  私立一樣可同樣做, 不過要看學生和市場的承擔能力, 羊毛總是出在羊身上. 如相信有市場我不反對開多些設備優良的直資新校, 但不要被政府誤導, 陷入困境, 將來陷入現在免費官津收生不足的同樣困境.


Judy:

很高興聽到你同事能量入為出的好例子, 相信很多網友要向他們學習請教. 希望能有更多這樣的好例子. 名師和康體處也可學到游泳樂器, 分別祇是個人要求和學習程度、進度、密度而已.

妳是一個自由競爭的崇尚者.  但是何謂競爭, 如何保持競爭能力. 同檔位的競爭者, 如沒有相當競爭力, 人有你冇, 如何成事.  貴做貴競爭, 平做平競爭, 設置一億與一千萬對象學生雖然不同,  但都從設置硬件競爭開始.  這是直資的好處, 也是壞處,  在萬變的自由制度競爭下檔次定位困難.

你說我太清純, 是我高估這些不轉直資名校的情操?  說我太奸滑, 是我矯情同情弱者?  兩者都可能, 由旁觀者去猜度.

妳的說話, 使我有點覺悟, 有點懷疑, 不是對我自己, 而是對妳而言. 我突然發覺妳在此論題和其他有關教育的論題, 妳絕少批評教局和政府的政策制度, 主要批評教師, 學校, 或家長. 他們才是香港教育失敗的主因.  因而引起我有一點懷疑, 懷疑妳是否教局的官員. 我的猜想可能是錯的, 或會引起妳對事對人的批評, 不過沒要緊, 對妳我而言都習以為常.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390#
發表於 04-9-21 09:28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囝囝爸,

不是直資可救弱校, 是在教局制定的政策下直資可救弱校.


直資,不就是教局制定的政策下的直資嗎。既然a=b,為甚麽a不可救弱校,b就可救弱校呢?其實,只有自己才可救自己。

為救弱校,直資、私校只有努力經營一途。而津校却花最大的心力在争取政府打救----小班教學。誰更有道德責任,誰没有,君自可判斷。

如相信有市場我不反對開多些設備優良的直資新校, 但不要被政府誤導, 陷入困境, 將來陷入現在免費官津收生不足的同樣困境.


辦得好就有市場,不好就没有市場,不用你操心。官津既免費,還要收人不足,証明:
1.家長不要他。既然家長都不要他,一所没有學生的學校還是學校嗎?政府要他關門不是天經地義嗎?
2.學校太多。太多,關了幾家不受歡迎的有何不可。

妳絕少批評教局和政府的政策制度, 主要批評教師, 學校, 或家長. 他們才是香港教育失敗的主因. 因而引起我有一點懷疑, 懷疑妳是否教局的官員.  


我不是教局的官員。但是不是教局的官員和此題目有何關係呢?香港教育失敗之主要原因,是大窝飯政策。直資政策引入市場機制,成功失敗交由市場、家長判斷。這麽好的政策,我怎會反對呢?

我的猜想可能是錯的, 或會引起妳對事對人的批評, 不過沒要緊, 對妳我而言都習以為常.

哈,你令我想起了教小朋友。教小朋友,如果不善用好的方法,一發現錯處,就加以責備。有的小朋友慢慢的變得不在乎了,更難教。
但你是大人啊!你在參加一個辯論,講一些這麽泄氣的說話,太可惜了。

Rank: 5Rank: 5


4418
391#
發表於 04-9-21 14:22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Judy:

妳當然不是教局官員, 我不過講笑吧了. 政府有很多理想, 很多實際行不通的理想, 可惜理想底下缺乏能力環境配套. 這就是我們大有為政府很多時失敗原因. 理論多於實際!

教育不是一個消費市場, 學校的供求有一定數量. 教育辦得好的國家, 好學校較多, 但是劣學校也除不了. 今天在另一論題有講及香港私校小學, 現有44間, 可供小一學位三千八百. 報名入讀人數超額數倍至十多廿倍. 這些私校是經數十年來淘汰下來, 它們的數量是由學生讀書能力, 家長負擔能力, 教師質素供求反影出來. 簡單看法, 私校從來就有超額學生報讀, 私校的數量不是可以倍增, 更多私校不是可把官津劣校淘汰.  事實是不可以, 私校多了, 成績辦得和官津差不多的又會被免費官津淘汰. 學校的好壞不是取決其營運資金來源, 也不是硬件校舍豪華設施, 和理念口號一樣, 祇能造成開始宣傳吸引力. 整體教育提高是取決於教師質素和課程改革. 社會萬變, 課程因應變遷與時并進, 改革要看政府學校的財力能力. 現時好教師不會因新校而變多. 教師的培訓, 也不是舉辦一些考試會突然提升. 百年樹木, 十年樹人, 要好的教師也需要差不多時間吧. 常常說要打破教師飯碗, 怎能吸引到好教師入行呢? 現時教師多, 也不定有質素, 新校多, 不一定會請到好教師, 也不一定會辦得好, 可取代劣校, 像私校一樣, 要受淘汰洗禮. 但學生人數大幅下降, 不令人擔憂嗎?  教局官員看事直接樂觀, 但殺校能力準備不足, 常遇阻礙, 不能應對, 更令人擔憂.

教師大窩飯是在香港高經濟成長期時所形成. 當時, 入教院是升學學生在大學以後不得已的選擇. 大學生少投身教育行業, 英文好也成商界天之嬌子. 這情況形成要高薪厚職留下好教師, 求過於供也形成大窩飯. 現經濟不景, 供過於求, 可把大窩飯變為細窩飯, 但經濟一好起來, 質素教師會流失斷層, 到時不知學校有沒有額外資源把教師留下來.  

妳說起教小朋友, 我也和妳有雷同之處. 小朋友大了, 有時會把說話頂回來, 令我語塞, 我習慣發惡, 鬧他一二句, 他立即泄氣, 也不和我討論說話下去. 此方法萬應萬靈. 不過我太太不贊同, 她認為我是一個大人, 就算是小朋友不對, 也應和他動之以理, 不應責罵, 何況有時是你不對呢!   這點我也知道, 不過鬧人是性格使然, 很難改變. 相信Judy妳才最會領受到我的想法.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392#
發表於 04-9-22 11:49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囝囝爸 ,

真冇你修。

我剛起了另一題目,過來發表吓意見好麽。你好像只對這題目有興趣似的。

Rank: 5Rank: 5


4418
393#
發表於 04-9-22 14:20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Judy:

今次又輪到妳講泄氣說話.  我對自己有"牛皮燈籠"的性格致以歉意.  大家從不同觀點角度會對事物有不同看法, 妳我沒有絕對對錯, 討論而已.

我少在其他論題說話, 因其多涉及其他學校.  家長心中各有一把尺, 對學校的要求量度不同.  我對其他學校認識不深, 不便替人量度, 所以祇好把我這把尺放在教育制度頸上, 我覺直資對未來教育發展影響深遠, 所以發吓一己愚見而已.

妳新開論題我見到了.  事情來得突然, 我看到沙田小一人數少了三份一的新聞也吃了一驚. 問題對話也是近日的事.  待我再翻看新聞想一想, 我會在妳論題下講吓我草率的意見.
該用戶已被刪除

394#
發表於 04-10-16 09:59 |只看該作者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0850
395#
發表於 04-10-18 00:38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Philipwhau: 「學校間和家長間已經出現了為了維護自己學校的 “聲譽”,而用盡各方種非理性的方法去互相攻擊、互相沬黑,」

學校間:
真的有學校用盡各方種非理性的方法去互相攻擊、互相沬黑嗎?

家長間:
至於家長間確實有一些人同一口徑、不斷重複地對某一兩所學校作出非理性的攻擊。其實只要他們不要因私人思怨,或抱著踩低別校抬高己校的心態,就不會作出以上無聊的行為。

其實學校間、家長間是應該互相合作、共同努力、一起前進,教育不是一個零和遊戲。
該用戶已被刪除

396#
發表於 04-10-18 09:36 |只看該作者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3Rank: 3


330
397#
發表於 04-10-18 11:45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  :  :
Oh philipwhau, you here ar.I am coming lah.

Philipwhau,
I think someone thought the other topic was 'dead' by some reasons. 'you know gei'   So, they come here for fun loh.

BTW, do you welcome me sin.    

We can talk about IB again in here gar if you like.
[img align=right]http://www.danasoft.com/sig/Bruceleehk.jpg[/img]

Rank: 3Rank: 3


245
398#
發表於 04-10-18 13:02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可    惜   !!! :cry:

Rank: 3Rank: 3


330
399#
發表於 04-10-18 13:17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philipwhau & judy,

I am so curious that why after BK asked me ''shut up'' in some sensitive topics, then some members suddenly come back to reply my previous messages gei? Meanwhile, I can't find some NEW Members woh.  

Maybe they knew I won't reply to them so they try to fight back? This is my only one account in BK.  You know lah, if I reply to them, BK will delete my account. You know lah, I won't apply a new account for arguing with somebody lah.  That's they want lah. Do you agree, philipwhat, judy?

Arrr....in chinese slang,
"""" This place has not 300 'leung' siliver.'''''

可 惜   可 惜   可 惜
  :  :  :  :
[img align=right]http://www.danasoft.com/sig/Bruceleehk.jpg[/img]

Rank: 7Rank: 7Rank: 7


10850
400#
發表於 04-10-18 14:11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Philipwhau 兄,

Karl 寫道:「從這討論區的互相攻訐來看,似乎學校與學校之間,甚至家長與家長之間,已經出現了惡性競爭,大家都想搶最好的一批學生,大家都不甘學校名譽受損..」

Philipwhau寫道: 「學校間和家長間已經出現了為了維護自己學校的 “聲譽”,而用盡各方種非理性的方法去互相攻擊、互相沬黑,」。

Karl 所說的是「惡性競爭」,而Philipwhau兄你所說的是「用盡各種非理性的方法去互相攻擊、互相沬黑」,Karl 所說的「惡性競爭」,並不 一定包括「用非理性的方法去互相攻擊、互相沬黑」。

學校間可能存在「惡性競爭」,但我奇怪真的有學校用盡各種非理性的方法去互相攻擊、互相沬黑嗎?所以才有此一問。家長間作出此種行為不能接受,學校間作出此種行為更是可恥!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