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 往事只能回味:FOCUS 聖心回憶
發新帖
查看: 9136|回覆: 9
go

往事只能回味:FOCUS 聖心回憶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1995
1#
發表於 19-1-24 12:5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於都市日報睇到篇article,可以了解一下聖心歷史


「歲月原是最大的小偷」,被偷走的,又何止一條永利街。

在中環的堅道,便曾幾何時矗立着一幢古典宏偉的建築,這建築物原是聖心書院的舊校舍,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也曾在此度過青春歲月,當中的圓柱、石牆、木梯、長廊,更是香港殖民時代的歲月見證。可惜30年前的一個決定,令這座百年遺產從此消失於地球之上。回顧過去,不單止當年在那裏度過不少歲月的師生感到可惜,就連沒緣親身看一眼的普通香港市民如我,也只能輕嘆無奈。

多得電影的威力,舊街道最終得以保留,實在可喜可賀,可惜被拆掉的舊校舍,今天,只能在照片中懷念。


文:陳詩欣 

攝:鍾錦榮(部分圖片由聖心書院提供)


踏進嘉諾撒聖心書院位於堅道的舊校原址,眼前是充滿歐洲氣息的莊嚴聖堂,除了兩年前因颱風摧毀而需要重修的屋頂外,聖堂裏的雕刻、彩玻璃,以至一柱一木,百多年來依然保存完好。書院前校長Ida Sala修女告訴我,教堂原是校舍古建築群的一部分,學校位於後方,接連羅便臣道,旁邊還有孤兒院、修道院和醫院。

首間天主教女校

後因嘉諾撒會主力發展教育,先於七十年代關閉孤兒院,後將修道院部分改建為商科學校,到了1981年,原來的中學舊校舍亦因日久失修而需搬遷拆卸,現在剩下的,就只有聖堂。

創立於1860年的聖心,是香港首間天主教女子中學,也是全港最早成立的女校之一(與拔萃女書院同年成立),至今已有150年歷史。其時香港剛割讓予英國不久,第二次鴉片戰爭仍未結束,嘉諾撒仁愛會的6位修女幾經長途跋涉從意大利來港傳道,有見婦女在封建社會下缺乏教育機會,於是來港不足10日即開辦了第一所女子學校。

礙於籌備倉卒,起初學校只設於臨時校舍,學生人數只有40人,後來求學人數愈來愈多,加上其他孤兒院、宿舍、醫療等設施的需求大增,原本的地方已不敷應用。在1910年,一座能容納過千人的校舍終於建成,坐落於堅道與羅便臣道之間。最初,學校名為意大利修會學校,後來又先後易名為Sacred Heart of Jesus(耶穌聖心學)和Sacred Heart School(聖心學校),直到1960年,為免與其他同名中學混淆,才正式命名為今天的嘉諾撒聖心書院。

   1    0    0    0

Rank: 5Rank: 5


1995
2#
發表於 19-1-24 13:00 |只看該作者
痛心舊校拆卸

「It's a big loss!(這是個重大損失)」退休後仍住在堅道修道院的Ida修女,每天望着昔日的校舍已變成今日的摩天豪宅,即使事過三十年,但心裏仍耿耿於懷。「校舍太舊,繼續下去對學生會好危險。」她說。據悉因為被白蟻侵蝕,學校更曾發生過上課時掛在天花的吊扇突然墮下,幸好事件未有對師生造成傷害。「可惜維修負擔太大,我們資金有限,於當時來說,搬遷拆卸是唯一可行的解決方法。」 說起往事,Ida修女一臉無奈。

她說,按原本計劃,舊校拆卸後,政府將安排學校遷往沙宣道(有泳池有體育館)。還以為所有事情已準備就緒,卻沒想到在Ida修女返回意大利期間,事情卻來了個出人意表的岔子。「政府說沙宣道建校成本昂貴,選址置富會更理想,我們信以為真。」直至新校建成,校方發現校園面積比原先小許多,入伙首年更出現漏水情況,即使貨不對辦,卻已經太遲。「I feel sorry.(我感到遺憾)」 Ida修女說着。

對於舊校舍的消失,不少任教過的老師和舊生也感可惜,現任舊生會副會長歐陽鳳筠(Louise),是其中一個。「以前學校四周還沒有這麼多高樓大廈,從課室向外望,整個維港都望得見,我覺得正是這種優美的學習環境,自小培養了聖心女生的遠大目光。」校內還有一道200多級的石階,學生每日都要來回上落數次,是毅力的鍛煉,也是聖心人的集體回憶。「舊校不是香港唯一的歐洲古建築,但可以說是最好最莊嚴的其中一間。只恨當年我們的保育意識不強,才造成今日每人心裏隱隱作痛。」 Louise 說明白在當年的處境下,決定拆校也是逼於無奈,只願將來有一日學校再有重建機會時,能重塑昔日的風采。

修女也瘋狂


多年來聖心培育過不少社會名人,除陳方安生外,前廉政專員任關佩英、恒生銀行行政總裁梁高美懿、前港大醫學院院長楊紫芝,也是聖心的舊生。而事實上,過去不少出任聖心校長的修女,也大有來頭。

例如首任校長Emily Aloysia Bowring修女,她是第四任港督鮑靈的女兒,因被意大利修女仁愛濟世所感動,而決心放棄安逸富泰的生活,發願成為修女,並擔任校長一職。當年Bowring過着刻苦的生活,最終積勞成疾,在任10年便因病離世,其仁愛之心實在令人敬佩。

至於七十年代出任校長的Ida修女,亦同樣深得聖心學生歡心。她在任期間創下不少本地教育界的先河,先有成立學生會,讓學生參與議政,提高學校行政透明度;又成立電子樂隊,鼓勵學生參與運動,推動全人發展;引入自動轉帳代替班上交收學費,免除學生因經濟困難而出現尷尬。她的前衞作風,在傳統保守的修女界雖頗為「瘋狂」,但事實證明,其極具前瞻性的意念,對聖心,以至本地教育界,建樹不少,影響至今。

Rank: 5Rank: 5


1995
3#
發表於 19-1-24 13:01 |只看該作者
【名人校友齊撐舊校】

畢業於聖心的名人校友,多到數不清,而有幸經歷新舊校舍交替這歷史性年代的,則有麥家碧和蘭茜兩位代表。


麥家碧:多咗石屎少咗木

在聖心由小一讀到中五的「麥兜媽」麥家碧說, 自小經常聽大人說學校「會冧」,好危險,所以也期望過「新嘅(學校)會好啲」。「細個唔識嘢,只知道新校多咗好多石屎嘢,少咗啲木製嘢。而家睇番(舊校被拆),當然好可惜啦!」

對於舊校,她說最懷念買簿的地方,可惜當年畢業後沒把整套校簿和手冊好好地保存,遺憾至今。她又說,讀書年代的她算是反叛女孩,「唔想着校服返學,於是參加聖約翰救傷隊;傾偈只准用英文,我就靜雞雞講中文。」不是吧,這也算是反叛?「係呀,其實都只係『渣式反叛』,哈哈!」

蘭茜:新舊校好大對比

近年由DJ轉行做公關的蘭茜,由幼稚園時代開始,在聖心足足度過了15個寒暑。「幼稚園、小學、中學都喺同一個校園,細細個已經覺得中學舊校舍好靚、好歐洲,小學時發奮讀書,也是為了達成原校升中的心願。」可惜陰差陽錯,中一那年正正撞上遷校年,「去到新校,好大對比。奢望過舊校唔會拆,但冇用,唯有一放假就約同學回舊校影相留念。」她說慶幸小五那年學校裝修,曾暫借中學部上課一個月,也總算還了心願。

對於中學時代,最令蘭茜難忘的,還有她的惡老師。「老師好嚴,成日罰我企,但企企吓佢又會同我傾偈,仲會鼓勵我。」她還記得經常與中文老師交換周記,「我成績唔好,佢就指導我睇書,對我影響好大。」至於為何經常被罰?「之唔係上堂同同學傾偈囉!」




http://www.metrohk.com.hk/pda/pda_detail.php?id=134101

Rank: 5Rank: 5


1995
4#
發表於 19-1-24 13:03 |只看該作者

極具歐洲建築風格的聖心書院舊校舍。


原置於聖堂舊屋頂上的銅鐘,至今已有百多年歷史。

Rank: 5Rank: 5


1995
5#
發表於 19-1-24 13:04 |只看該作者

聖堂內的每一張長椅都是歲月見證。


昔日的舊校舍至今只剩下幾條羅馬柱。

Rank: 5Rank: 5


1995
6#
發表於 19-1-24 13:05 |只看該作者

聖堂並不向公眾開放,今次獲准入內拍攝,實屬難得。


聖堂莊嚴宏偉,一柱一木依然保存完好。

Rank: 5Rank: 5


1995
7#
發表於 19-1-24 13:06 |只看該作者

舊校舍課室外的長廊。


左圖是聖心校舍古建築群。到了今時今日(右圖),百年建築就只剩下聖堂一座,中學舊校舍的原址亦已改建成豪宅。

Rank: 5Rank: 5


1995
8#
發表於 19-1-24 13:08 |只看該作者
其他網上搵到的舊相:







Rank: 5Rank: 5


1995
9#
發表於 19-1-24 13:09 |只看該作者
現在



2836
10#
發表於 19-4-4 02:02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