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徐立之推動香港中學文憑課程改革
發新帖
查看: 585|回覆: 1
go

徐立之推動香港中學文憑課程改革 [複製鏈接]

Rank: 6Rank: 6


8550
1#
發表於 17-4-20 12:5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但到了中學,學生似乎失去了繼續發揮創意的空間,我們的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專欄:文字因緣 作者:文灼非 日期:2017-03-31

去年12月中旬,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舉行周年大會,晚宴講座邀請了港科院創院院長、香港大學前校長徐立之教授擔任演講嘉賓,吸引了不少教育界人士出席,包括多位在港大同學會書院任教的老師。當晚的講題是關於香港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育的情況。徐院長爲聽眾帶來驚喜,因為他披露了還沒有對外公布的一份重要研究報告重點內容,引起大家的熱烈討論。

港科院報告值得深思

2017年1月5日,這份名為《科學、科技和數學教育與香港創新科技的發展》的研究報告面世,媒體有不少報道,教育界與科技界的討論不少,特別是報告批評推行數年的香港中學文憑課程的缺陷,引起廣泛關注。

港科院的成立,是希望推動香港科技發展與前進,得到香港以至海外高等教育界精英的大力支持,院士陣容鼎盛。難得的是,港科院不是不吃人間煙火的研究機構,它在去年5月開始,就香港的科學、科技和數學教育進行研究,發表的報告擲地有聲,有不少重要發現和建議,值得教育局官員和教育工作者深思。

報告指出,創新與科技日益備受重視,成為推動可持續發展及解決複雜環球問題的主要動力,世界多國政府都把STEM教育納入為國家優先處理的項目。香港學生在STEM領域的學習態度、積極性與成績,過去在一些著名的國際評估中均表現出色,但於高中報讀STEM相關學科的比率卻不理想,報告認為這個斷層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引述如下:

「STEM教育並未普及至所有學生:雖然香港已取消文理分流教育制度,漸以基礎廣濶的教育取代,但是接近半數新高中學生沒有修讀任何科學或科技學科。相比之下,美國、歐洲,以及許多亞洲國家,均把科學列為必修科,而在其基礎廣濶的教育制度中,跨文理學科學習是根本且不可或缺的一環。高等數學科的修讀率低:現行的香港中學文憑(DSE)教育實施之前,學生修讀附加數學科的比率為25%;然而在新學制下,學生修讀高等數學科的比率由2012年的23%,下降至2016年的14%。香港學生修讀高等數學科的比率遠較新加坡和新西蘭為低(40%),並遠遠落後於日本、韓國和台灣(57-80%),情況令人憂慮。

跨學科訓練減少:現今世代,不論是創新與科研,或是解決複雜問題的技巧,均涉及跨學科訓練和縱橫合併的所謂「T」型知識基礎。過往的香港中學會考(HKCEE),學生除了語文和數學之外,平均修讀另外四個學科,但現時超過三分二香港中學文憑學生只修讀兩個選修科。知識基礎收窄,嚴重削弱學生的知識根基,有礙銜接高等教育。」

DSE須調整甚至改革

當年香港中學文憑課程的推出,原意一方面是希望減少公開考試的次數,另外希望文理兼備,讓學生有比較全面的知識。記得我念中學的時候,很多學校中三已經分科,文科生沒有機會涉獵化學、物理、生物,理科生不屑修讀文學、歷史、地理,各有所偏,知識面不夠廣。中學會考篩選了一批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有機會升學念大學預科,文、理生好像活在不同的世界,一般的世俗眼光認為理科生出路較好,所以成績好的學生大多選擇理科,進大學可以修就業前景比較好的醫科、工程、建築等。香港中學文憑課程的推出以及大學統一四年制,是本地教育一個重大里程碑,也與世界教育的潮流接軌。但文憑課程推行了數年,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教育界以及莘莘學子都怨聲載道,大學收生也出現種種問題,看來非要調整甚至改革不可。

在中學層面,我在擔任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副主席這幾年,有機會從校方了解文憑試的後遺症。文憑課程中、英、數、通識必修,老師的精力都集中在這幾個學科,其他副修的,學生大都傾向取易不取難,導致中西文學、中西歷史、化學、物理等傳統學科乏人問津,考生人數慘不忍睹。港科院的研究報告集中調查關於STEM教育在中學推行的情況,由於受到大學收生政策的影響,學校只重視核心科目的備戰,無關痛癢的內容自然受到忽略。另一方面,由於中學不重視學生高等數學的培養,所有大學的理工科目都嚐到苦果,錄取不到有足夠紮實基礎的學生,即使進了大學也要惡補基本功,情況令人擔憂。

近年香港在推行STEM方面其實風氣頗盛,小學階段已經有不少相關的課外活動甚至比賽,學生、老師、家長都積極投入。另外,也有熱心學者和社會人士推動coding課程,小小年紀已經懂得編寫電腦程式,培養了不少科技人才。但到了中學,學生似乎失去了繼續發揮創意的空間,我們的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港科院的報告值得我們細讀與反思,它提出的改革建議政府必須正視,否則香港未來的競爭力令人擔憂。

原刊於《明報月刊》2月號

   0    0    0    0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2#
發表於 17-4-20 14:5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judy 於 17-4-20 16:11 編輯
記得我念中學的時候,很多學校中三已經分科,文科生沒有機會涉獵化學、物理、生物,理科生不屑修讀文學、歷史、地理,各有所偏,知識面不夠廣。中學會考篩選了一批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有機會升學念大學預科,文、理生好像活在不同的世界,一般的世俗眼光認為理科生出路較好,所以成績好的學生大多選擇理科,進大學可以修就業前景比較好的醫科、工程、建築等。香港中學文憑課程的推出以及大學統一四年制,是本地教育一個重大里程碑,也與世界教育的潮流接軌。但文憑課程推行了數年,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教育界以及莘莘學子都怨聲載道,大學收生也出現種種問題,看來非要調整甚至改革不可。

怎麼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教育界以及莘莘學子都怨聲載道法,文中没有說明。

如果下一段是原因:"文憑課程中、英、數、通識必修,老師的精力都集中在這幾個學科,其他副修的,學生大都傾向取易不取難,導致中西文學、中西歷史、化學、物理等傳統學科乏人問津,考生人數慘不忍睹。",那不是課程問題,而是貪着數問題,各方都要打50大板:

1. 大學方面,貪圖粉饰厨窗,要制造收生高分之績表。主要在两方面: 1. 不理所學對所選修科目有關係,高分最紧要。2,多收non-jupus考生,名額所限,DSE考生錄取分數自然提升。這導至有米家庭選其他學制,甚至寧愿先出口,再內銷。阿大阿二在大學也遇見不少。

2. 學校和學生方面,文中提及,也是取易不取難,取難無着數。

既然這樣,點解唔諗一些對症下藥的方法:関鍵是大學收生!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