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直資校經濟邏輯釀特權 教育應否「能付多取」值深思 ...
查看: 8276|回覆: 66
go

直資校經濟邏輯釀特權 教育應否「能付多取」值深思 [複製鏈接]

Rank: 6Rank: 6


5302
1#
發表於 19-4-6 13:2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明報 4月4日 星期四

筆者自小出身於津校,屬第一屆呈分試考生,雖然就讀某「名小學」,但由於中文科呈分試做漏一整頁,升讀名校無望,最終到原區津中,度過愉快的青春期。升上大學後,重遇昔日升讀各區名校的同學,談起7年不見的種種,竟又發現成長經歷何其相似;破舊的校園、參差的師資、乏味的課程,以至那嚴苛的高等程度會考。如果2009年開展的新高中課程,標誌着新一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同年中七畢業的筆者一代,可算是舊制結束的見證人。在我的圈子中,有能力的同學不問階層,最終都能獲應得的學位資源以在社會向上流動。香港教育制度即使是千瘡百孔,在人才分流及分配資源的功能上,整體還是能夠達到選賢任能、擇優而取的目標。但筆者在投身教育界後,分別任教過地區津校以及直資中學,卻讓我對這優良傳統能否延續產生極大懷疑。

直資以其業界霸權製造教育特權

傳統名校轉直資產生的公平問題討論逾10年,其間按年增加學費的學校不計其數。港華男校及聖士提反女校縱使守住了,直資化的經濟及管理誘因還是蠢蠢欲動。當競爭的起跑線提前到小學甚至幼稚園,家長爭先恐後、不惜花費千萬以搬入名校網(還未計算學額漸增至4萬多的國際學校),教育分流的現象從以往在升讀大專階段才出現,已提早到嬰孩戒奶後開始。經濟有能力的家庭,可以為子女安排更好的公共教育資源,已是不爭事實。筆者無意探討富家子女在獲得相應資源後是否表現得更好;更重要的是,香港教育資源分配的準則,已從昔日的能力主導,變為家庭收入主導。直資所謂的學費減免計劃,無法掩蓋學校需要大多數學生繳費才能持續營運的事實。換言之,直資學校想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就唯有吸引更能夠負擔學費的家長,如此經濟邏輯形成的教育特權,不言而喻。

有學者認為,60家直資學校中,有35家收取每月2000元以下學費,一般香港家庭絕對有能力負擔,因此直資不是貴族不是霸權云云。但筆者必須指出,能否負擔從來不是重點所在,一個香港基層家庭若決心讓子女就讀聖保羅男女書院,那6年37萬學費要借要慳要加班,還是籌得出來。值得我們深思的是,香港教育應否由一個「能者多取」的模式變成「能付多取」?即使直資制度的彈性與多元化學習是種優勢,為什麼只有願意多付的才能享受?筆者擔心的是,當社會上具社經地位者均以報讀直資學校以逃避主流制度的種種問題,要提高免費教育的質素成效,就缺失了一股關注改革的重要力量;家長的焦點,將會轉移至如何競爭直資學位,而非如何修正主流津貼制度的問題之上。當「勝者得直資,敗者讀官津」成為社會共識,霸權之說,也就不脛而走。

直資加乘嶄新評核所製造的階級問題

筆者曾在黃大仙區第一組別中學任教,學生大多來自基層,他們不缺能力與努力,但在學校資源及家庭支援上,卻跟直資學生有着天淵之別。若有學生問我,今天窮人在香港社會中上流還是可能嗎?我的答案當然會是正面的,實例也絕對不少。但筆者亦有責任指出,文憑試新制所帶來的改變,卻使官津面對前所未有的劣勢。在筆者求學時期,文理兩科壁壘分明,學校之間的高中選科大同小異,學生之間的起跑線相近。但在直資體制下,額外學費換來的人手以至收生人數,足以支持學校開設更多選修科組合以至小班教學。學生可因應能力、興趣作策略性選科;相對下官津校礙於人手編制,又或弱勢學校礙於收生不足,根本不能比擬。更不消說直資在人手聘用上存在絕對優勢,在薪金福利、升職解約上的彈性換來的教師團隊,在面對考核教學要求更高變化更大的文憑試,即使筆者不多談,經歷過香港教育的各位也能夠自行判斷差異。

或許有人會認為,直資學校在收生上仍會以擇優取錄為原則,即使以上分析屬實,直資所帶來的改變,亦不過是讓能力較高者獲取更大量及具質素的資源,與階級無關。筆者先不從家庭平均收入等數據反駁此說如何罔顧現實,大眾不難理解,在現今補習、交流團、課外活動等教育產業當道的時代下,資產以至中產階級已具備充分條件,把其經濟優勢轉移為其子女在中小幼面試中的履歷表現優勢,他們在入讀後是否表現優異是後話(其實不論表現,這類家長都大有條件把子女送往海外升學),但直資學校完全自主的自行收生制度,對比主流制度較隨機的統一派位模式,無疑更容易被部分階級所操控壟斷。這一種建基在資本之上的擇優方式,在外國大學已異化成捐錢買位的市場交易。筆者身為上一代港人,實在不願教育的優良傳統會淪落至此。

自從年多前當上父親,身邊親友都會對我的選校策略表示好奇。我的回應亦讓他們頗感沒趣:就是老掉牙的原區津校上學,如非兒子有特異功能,我還是希望他走回老爸的舊路;從我的經驗看來,學校的社教化功能與學生的自主發展,才是強制教育的精髓。家長以經濟手段掌控學生的升學路向以至學習環境,反而是捨本逐末,把教育制度矮化為度身訂做的育成計劃。在21世紀紛亂急速的發展趨勢下,根本沒有任何權威可以確保該計劃對學生未來必然最好。讓兒子經歷主流制度的洗禮,就是為了賦予其完整的香港人身分視角,並以個人能力爭取資源及選擇。當中換來的使命感與自信,在筆者看來,才是香港經歷數代傳承下來的核心價值。

(編者按:文章標題為編輯所擬;來稿原題為「直資制度如何衝擊香港核心價值」)

作者是中學教師
   3    0    0    0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2#
發表於 19-4-6 14:14 |只看該作者
Olympian 發表於 19-4-6 13:27
明報 4月4日 星期四

筆者自小出身於津校,屬第一屆呈分試考生,雖然就讀某「名小學」,但由於中文科呈分試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4-6 14:16 編輯

「能付多取」?

Xxxxxx

取消了直資,還有私校,國際學校。避免到咩?

到取消所有官律以外的學校,香港教育單一化,是否好事?

上大學又要不要錢,比不起學費,讀乜。是否仍然「能付多取」?

成績好,有錢上到香港三大,但入牛劍哈耶不夠錢,是否仍然「能付多取」?


2823
3#
發表於 19-4-8 15:31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888
4#
發表於 19-4-8 15:4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hkpapa852 於 19-4-8 17:02 編輯
Olympian 發表於 19-4-6 13:27
明報 4月4日 星期四

筆者自小出身於津校,屬第一屆呈分試考生,雖然就讀某「名小學」,但由於中文科呈分試 ...

頂, 作故仔都作好D吖!

呈分試係2000年教改後先有(2006年9月升上中一才是第一屆經歷呈分既學生), 除非作者係第一屆呈分試既小五學生, 否則無可能又經過呈分又讀過中七

今年係2019年, 就算作者順利大學畢業, 都只係畢咗業幾年, 咁快又做埋人老豆 (自從多年前當上父親, 唔通讀緊書已攪出人命乎)?

抽水都做吓資料搜集啦!

點評

Arabellahk    發表於 19-4-11 13:29
還記得初為父母時,對孩子的期望嗎?我當時只想他/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隨著時光飛逝,人的期望慢慢變了,變得越來越有要求。所以要經常提醒自己:毋忘初心
箴言4:23 -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22:6 -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

Rank: 4


903
5#
發表於 19-4-8 16:03 |只看該作者
回覆 hkpapa852 的帖子

明報的報導,  也是慣常挑起社會矛盾的手法,  一向立場都係攪 "階級鬥爭" ,  唔好咁認真!

Rank: 5Rank: 5


3700
6#
發表於 19-4-8 21:39 |只看該作者
hkpapa852 發表於 19-4-8 15:45
頂, 作故仔都作好D吖!

呈分試係2000年教改後先有(2006年9月升上中一才是第一屆經歷呈分既學生), 除非作者 ...

被您看出的漏洞,我想都錯不了哪裡。報紙不時編故事來"吸睛"。
在民主社會下,有財自然有更多選擇,若行共產,動力何在!

Rank: 5Rank: 5


2066
7#
發表於 19-4-8 21:57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但係我記得當年九十年代都有考學能測驗同呈分試喎

Rank: 5Rank: 5


3632
8#
發表於 19-4-9 01:3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9-4-9 01:41 編輯
hkpapa852 發表於 19-4-8 15:45
頂, 作故仔都作好D吖!

呈分試係2000年教改後先有(2006年9月升上中一才是第一屆經歷呈分既學生), 除非作者 ...

Papa今次睇錯少少野.....

1) 學能測驗時期,好似都一樣有呈分試,只係以往用學能測驗調節每校banding,但今日用pre S1。講開,學能測驗公平過用上屆Pre S1好多,至少係當屆學生考出黎。

2) 作者係話年多前有小朋友,唔係多年前。 不過正正由於佢只做左年多父親,佢對兒子升學睇法已不能作準,話不定再過年多,佢就會一同追逐名校。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888
9#
發表於 19-4-9 08:13 |只看該作者
Vanadium 發表於 19-4-9 01:38
Papa今次睇錯少少野.....

1) 學能測驗時期,好似都一樣有呈分試,只係以往用學能測驗調節每校banding,但 ...

以前係一樣要呈報校內成積,但從來沒有用呈分試呢個Term,因為以前呈報既成績唔只考試成績咁單一,連平常功課表現(類似現在中學既SBA)都會睇埋。

而且以前呈報係整個5年級和6年級成績,沒有統一要求各校只呈報3次指定既考試成績。



還記得初為父母時,對孩子的期望嗎?我當時只想他/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隨著時光飛逝,人的期望慢慢變了,變得越來越有要求。所以要經常提醒自己:毋忘初心
箴言4:23 -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22:6 -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888
10#
發表於 19-4-9 09:2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hkpapa852 於 19-4-9 09:37 編輯
Vanadium 發表於 19-4-9 01:38
Papa今次睇錯少少野.....

1) 學能測驗時期,好似都一樣有呈分試,只係以往用學能測驗調節每校banding,但 ...

還有, 如果以前學能測驗時期既安排都當係呈分試, 作者話自己係第一屆呈分試學生(1978年係一屆小六學生採用升中派位方式而唔係用升中試), 即係1978年係小五/小六 (10歲/11歲). 現今應係位差不多退休既old seafood.
還記得初為父母時,對孩子的期望嗎?我當時只想他/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隨著時光飛逝,人的期望慢慢變了,變得越來越有要求。所以要經常提醒自己:毋忘初心
箴言4:23 -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22:6 -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

Rank: 5Rank: 5


3632
11#
發表於 19-4-9 21:42 |只看該作者
hkpapa852 發表於 19-4-9 09:26
還有, 如果以前學能測驗時期既安排都當係呈分試, 作者話自己係第一屆呈分試學生(1978年係一屆小六學生採用 ...
我諗佢表達得唔好啫,相信佢係講學能測驗時期,5、6年班會影響自己banding既考試。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888
12#
發表於 19-4-9 22:14 |只看該作者
Vanadium 發表於 19-4-9 21:42
我諗佢表達得唔好啫,相信佢係講學能測驗時期,5、6年班會影響自己banding既考試。
...
劈頭第一句就話自己係第一屆呈分試考生喎?
還記得初為父母時,對孩子的期望嗎?我當時只想他/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隨著時光飛逝,人的期望慢慢變了,變得越來越有要求。所以要經常提醒自己:毋忘初心
箴言4:23 -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22:6 -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

Rank: 10Rank: 10Rank: 10


27024
13#
發表於 19-4-9 22:25 |只看該作者
Olympian 發表於 19-4-6 13:27
明報 4月4日 星期四

筆者自小出身於津校,屬第一屆呈分試考生,雖然就讀某「名小學」,但由於中文科呈分試 ...

“自從年多前當上父親,身邊親友都會對我的選校策略表示好奇。”

有咩咁好奇呢?家人中也有中學老師、朋友中亦有校長,但從來不覚得有何好奇。

老實說,大部分家長在為子女選校時均精挑細選,直資津校私校國際都有,按學習和経済能力而選擇,實無不妥。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793
14#
發表於 19-4-10 13:40 |只看該作者
#如果2009年開展的新高中課程,標誌着新一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同年中七畢業的筆者一代,可算是舊制結束的見證人。#

文中交代得好清楚2009年中七畢業啦。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793
15#
發表於 19-4-10 13:49 |只看該作者
13年大學畢業就是上一代香港人?

那豈不是滿街都是活化石?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793
16#
發表於 19-4-10 14:26 |只看該作者
可能,那位筆者真係錯過左教育只係有錢人同權貴人先有嘅年代。

雖然時代進步左,但基層能進入被稱為霸權嘅「直資名校」仍然是靠能力。

而整篇都在模糊筆者自己對追逐名校嘅潛意識,又淡化好多有能力,但不一定追逐直資名校的各階層。

作為老師,筆者對主流制度有完全自主嘅自行收生部分視而不見,對以靠自己能力申請學位嘅同學有欠公平。

題外話,一條龍制度,可能方是使可以申請嘅學位減少嘅主因,不過有幾多持分者願意探討既得利益者嘅病根呢?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888
17#
發表於 19-4-10 16:11 |只看該作者
ABC-DAD 發表於 19-4-10 13:40
#如果2009年開展的新高中課程,標誌着新一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同年中七畢業的筆者一代,可算是舊制結束的 ...
2009年中七畢業, 即2003年小六畢業

2003年係教改過渡期, 根本無呈分試呢樣嘢

作文唔做好資料集, 只求嘩眾取寵但內容漏洞百出, 又一呃稿費需要重作既文章

點評

Arabellahk    發表於 19-4-11 13:32
還記得初為父母時,對孩子的期望嗎?我當時只想他/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隨著時光飛逝,人的期望慢慢變了,變得越來越有要求。所以要經常提醒自己:毋忘初心
箴言4:23 -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22:6 -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43230
18#
發表於 19-4-10 16:51 |只看該作者
其實直資可否好似官津咁:一部份位自行,餘下跟banding order 抽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793
19#
發表於 19-4-10 17:02 |只看該作者
hkpapa852 發表於 19-4-10 16:11
2009年中七畢業, 即2003年小六畢業

2003年係教改過渡期, 根本無呈分試呢樣嘢
支持你睇法。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888
20#
發表於 19-4-10 17:06 |只看該作者
MrBeast 發表於 19-4-10 16:51
其實直資可否好似官津咁:一部份位自行,餘下跟banding order 抽
當然可以, 派位直資就係咁運作.

如無記記, HY當初同小學部脫龍時, 頭一兩年仲係做派位直資 (即繼續留係統位制度), 不過之後唔再參加派位

而且派位直資係不選不派, 學生家庭可自己衡量經濟能力再決定是否選擇抽佢


還記得初為父母時,對孩子的期望嗎?我當時只想他/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隨著時光飛逝,人的期望慢慢變了,變得越來越有要求。所以要經常提醒自己:毋忘初心
箴言4:23 -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22:6 -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