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要鞭撻教育局,也要正視教育工作者的不正常行為 ...
發新帖
查看: 1539|回覆: 9
go

要鞭撻教育局,也要正視教育工作者的不正常行為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3731
1#
發表於 10-11-29 22:1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自從直資學校議會主席林建華校長日前作出大反擊之後,坊間的輿論焦點似乎已經轉向,現在矛頭直指教育局的行政失當。然而,作為家長的我,我更重視前線教育工作者的個人誠信。

無可否認,教育局確實沒有做好監管直資學校的工作,年前他們處理臻美事件畏首畏尾、猶疑不決、進退失據,最後要由一群臻美家長痛下決心,自行向傳媒揭發「家醜」,學校的不正常操作才獲得關注。從臻美事件已經反映出教育局「心有屎」,對不正常的操作處處包容,很害怕事件爆光。

政府的行政失當和政策失誤會直接影響整體大局,但對個別學生只有間接的影響。反而學校的校長、老師每一天都在影響著每一位學生,他們可以向學生灌輸好的價值觀,潤物無聲;然而教育工作者一些不正常的行為和歪理,同樣會對學生起著潛而默化的影響,後果難料。

一個正直的人,無論有沒有人監管著他,他的行為都應該是一致的。即使教育局沒有做好他們的工作,教育工作者也不能因為沒有監管,而去鑽空子,幹出不正常的行為。我們也不會這樣教導孩子罷!

我希望傳媒大眾在鞭撻教育局的同時,也不要辜息個別教育工作者的不正常行為。


Tommy
   0    0    0    0


83
2#
發表於 10-11-29 22:21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62
3#
發表於 10-11-29 22:37 |只看該作者

回覆 1# Tommy 的文章

Basically agreed with your points, but the tactics and management of EDB is so ugly..........


124
4#
發表於 10-11-29 22:49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62
5#
發表於 10-11-29 22:52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MadonnaHK 於 10-11-29 22:49 發表
贊成你的說法; 但同時間也看見教局怎樣處理:

擴大範圍, 升(聲)東擊西, 轉移視線, 淡化個別.


Excellent summary

[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10-11-29 22:53 編輯 ]

Rank: 5Rank: 5


3731
6#
發表於 10-11-29 23:19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ANChan59 於 10-11-29 22:37 發表
Basically agreed with your points, but the tactics and management of EDB is so ugly..........


Not only ugly but also horrible.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7#
發表於 10-12-1 10:36 |只看該作者
(轉載自2010年12月1日am730C觀點)

審計署揭露直資學校財政管理失當,社會驚覺連教會辦的名校也有「斂財」行為,輿論為之譁然。不過,批評的矛頭似乎指向教育當局,多過指向學校的管理人員。好像若非教育當局指引不清,監管不力,直資學校應該不會弄成這個樣子。



然而,我們是否真的想教育局進一步收緊政策,對學校的營運方式作微觀介入呢?過去,輿論不是一直都在批評教育當局管得太多,管得太死嗎?為甚麼今次竟180度大轉彎?難道我們真的想增加教育局的「牙力」,以後可以放膽擇校而噬?



其實,事事按照審計署的標準去做,只會連累教師擔當更多的行政工作,經常要填表寫報告,以致連該花在學生身上的寶貴時間也被剝削掉。這可不是學生之福。



審計署所看到的只是學校的帳目;看到的是量,不是質。我們在看直資學校的問題時,其實不應這樣表面化與數量化。要了解一間學校的教學質量,最好是看學校的教師與家長對學生學業進度的評估,這些都不是在學校的帳目裡看得出來的。用審計署的報告去否定直資學校的成績,會否把問題簡單化了。



審計署的報告顯示:有直資學校的校長用學校的錢買了樓;但實質上校長只是扮演信託人的角色,用自己的名義買樓作教師宿舍,並非為了謀取私利,而且已獲校董會認可;社會又何需小題大做。此外,雖有直資學校利用儲備去買股票,但這種行為很多大學都有做。在存款入銀行幾乎零息,而貨幣又不斷貶值的情況下,學校的管理人員為了學校的儲備不致被蒸發,作點保值投資,我不覺得有何不妥,只要管理人員沒有藉此謀取私利就是了。



香港自七十年代推行免費教育以來,私立學校的生存空間已愈來愈小。為了爭取政府買位,私立學校已不得不一再向教育局的監管要求退讓,放棄了自己傳統的自主營運模式。這種情況已令香港的學校制度過度千篇一律,無法滿足社會發展多元化的需要。直資學校的概念,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誕生的,目的就是要令香港的學校體制可更趨多元化,令辦學團體有更大的靈活性,可以作更多的創新與嘗試,使家長有更多的選擇。



現在,直資學校出了一些非原則性的問題,我們不應連直資學校的大方向也懷疑起來。我寧願社會賦予直資學校更多的自主空間,讓直資學校在資源調配、員工招聘、課程設計,釐定收生標準及收費方面,都有更大的彈性。



審計署將來要去查數的話,只需查看直資學校的學生,每人所獲的公帑資助,是否超過其他學校的學生。如果沒有,政府就不用去理會直資學校把額外收來的學費用在甚麼地方。學校向交學費的家長有所交代就是了。家長如覺得付非所值,大可以把子女送去其他非直資學校。只要這條渠道沒被淤塞,政府的責任就算完成。這樣,對香港的教育發展可能更有好處。


514
8#
發表於 10-12-1 11:01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4440
9#
發表於 10-12-1 12:32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viepa 於 10-12-1 10:36 發表
(轉載自2010年12月1日am730C觀點)

審計署將來要去查數的話,只需查看直資學校的學生,每人所獲的公帑資助,是否超過其他學校的學生。如果沒有,政府就不用去理會直資學校把額外收來的學費用在甚麼地方。學校向交學費的家長有所交代就是了。家長如覺得付非所值,大可以把子女送去其他非直資學校。只要這條渠道沒被淤塞,政府的責任就算完成。這樣,對香港的教育發展可能更有好處。

基本上我一直都很支持施生的無為論說.....
但今次施生似乎忽略了每人所獲的公帑資助並不像幼稚園新制甘"錢跟人走".....窮人家庭子女只可以送去其他非直資學校。並不是家長覺得付非所值的問題......
而家系直資學校收了每人所獲的公帑資助, 再收學費提供"附加值" ....窮人家庭子女只可以接受套餐,不可以只享受公帑資助的免費餐......相反富人家庭子女根本有晒本錢唔使享受公帑資助的免費餐, 但政府就硬塞錢俾直資學校, 俾左錢要政府完全唔理,點講都唔通, 要理就仲大件事, 邊d該理, 邊d唔使理又界定得唔好, d直資學校就好自然鑽空子搵著數啦.....


124
10#
發表於 10-12-1 17:53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