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備戰大學 轉貼:文憑試首屆挑戰大 知己知彼輕鬆迎戰 ...
發新帖
查看: 1388|回覆: 1
go

轉貼:文憑試首屆挑戰大 知己知彼輕鬆迎戰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2963
1#
發表於 12-1-31 15:0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文憑試首屆挑戰大 知己知彼輕鬆迎戰
全港七萬二千多名應屆中六學生,將於三月應考首屆中學文憑試,Elsie知道由於文憑試是首次舉行,學生、家長和學校都面對不少壓力,不知如何應付。其實文憑試的舉行,肯定是今年學界和社會的大事,Elise早前與無綫電視新聞節目《星期二檔案》監製阮小清傾過,知道該節目由今晚開始,將以「備戰」和「出路」為主題,一連兩集(一月三十一日及二月七日)剖析考生如何備戰文憑試,以及介紹兩岸三地的升學選擇。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在農曆新年前公布了二十四科中學文憑試的練習卷,令首屆中學文憑試考生已經進入作戰熱身狀態,Elsie知道有調查顯示,文憑試未舉行,考生的壓力已經超標,他們最擔心未有足夠時間溫習。在課時不足下,學校唯有不時要求學生在課後補課,而今年的聖誕及農曆新年假期,「補課」和「補習」可說已成為中六生唯一的「節目」。

  《星期二檔案》監製阮小清對Elsie表示,不少學生對文憑試充滿疑慮,其實主要原因是他們對文憑試的認識不夠深,「七萬多名首屆考生可說是陷於迷惘之中,他們需要應付不同科目的校本評核,不斷的補課,既要猜測首次推行的『水平參照』評核模式,又要爭奪只有一萬四千多個的資助大學學額,結果便令他們感到心力交瘁。」

  阮小清表示,今晚首集播出的節目內容,是由去年八月起開始拍攝,而九月開學前,他們卻發現不少學生回校辦理退學手續,選擇「跳船」以另覓出路,「主要原因是他們認為競爭太劇烈,而留下考試的中六生,則唯有『頂硬上』。我們訪問過一些中文中學的學生,發現他們很擔心英文遜於英中學生,好似有位排名全級第一的中中學生,已決定在文憑試中,選考程度較淺的英文試卷,原因是他覺得自己的『英文底』不如人,能獲英文四級成績已是大幸,可見一群中中學生充滿挫敗感。」

  成績遜於他人又是否無路可逃?對於文憑試學生來說,到兩岸三地升學可能是一條新出路,其中內地六十三所大學已宣布實施免試取錄,《星期二檔案》記者關銘麟(Ryan)表示,不少學生均有心理準備,即使考獲本地大學最基本的『三三二二』入學成績,亦未必保證能入讀本地大學,「我曾訪問過四位中中學生,他們沒有信心升讀本地大學,當他們接觸到其他升學途徑後,都鬆一口氣,而內地和台灣大學的學費較低和學科較多,也成為吸引他們到當地升讀的原因。」

  在新高中學制下,高中學生每分每秒都在作戰狀態,他們既要適應新增必修必考的通識教育科,又被各科的「校本評核」壓得喘不過氣,「通識教育科的範圍甚廣,學生需涉獵的各類型新聞,如果不理解題目的詞彙和概念,學生根本無從入手,除了通識科要做專題研習,大部分應考科目也需要作校本評核,故學生需要花許多心機和時間,做好每份報告,每天也為分數而戰。」Ryan說。

  阮小清也稱,「不少學生稱通識教育科為『無底深潭』,因為課程內容牽涉太多時事,又無標準答案,因而令他們無所適從,而通識科的評核方法一直備受質疑,雖然考評局已作出解畫,會以兩位評卷員改卷,甚至以三評方式改卷,以確保評卷質素,不過,不少學生依然擔心評卷員能否摒除個人看法,作出客觀評分。」

  聽阮小清講,製作這兩集節目,就是希望大家了解考評局的政策、改善應試策略,並認識更多的出路後,考生可放鬆心情迎戰,「學生多留意時事,才是面對通識的有效方法,無論評審方法如何,考生必應先裝備好自己,再忙也要看重點新聞,跟進有興趣的報道,還有注意答題技巧及掌握重點,做好本分便足夠,無謂多作猜想。」

  Elsie覺得,雖然中學文憑試是「新」,通識教育科是「難」,但家長和考生只要知己知彼,便能沉着應戰,新年伊始,Elsie亦在此祝願各位文憑試考生,考試順利,科科得心應手。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


2012/1/31
   0    0    0    0

Rank: 5Rank: 5


1414
2#
發表於 12-2-8 12:48 |只看該作者
「學生多留意時事,才是面對通識的有效方法,無論評審方法如何,考生必應先裝備好自己,再忙也要看重點新聞,跟進有興趣的報道,還有注意答題技巧及掌握重點,做好本分便足夠,無謂多作猜想。」


真是說時容易做時難,倒十分認同"通識"是無底深潭.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